由于光伏系统工作寿命至少【shǎo】二十年以上,所以必须保【bǎo】证光【guāng】伏矩阵结构的【de】安全性。光伏矩【jǔ】阵的安全性通常需【xū】要基【jī】于相关标准进行【háng】静态验【yàn】算,即作用于系统【tǒng】上的【de】荷载与结构材料的许用应力之间进行比【bǐ】较。前言【yán】

       作用于系统上的荷载包括固【gù】定荷载(系统自【zì】重)、风荷载和雪荷载(注:对于地震【zhèn】多发地带【dài】还要考虑【lǜ】地震荷载);结【jié】构材料【liào】的【de】许用应力:即结构材料的极【jí】限应力除【chú】以某个【gè】系【xì】数得出的应力【lì】值,不同材料有不同的【de】屈服【fú】强度和【hé】极限拉伸【shēn】强度,这可以查表得【dé】到相【xiàng】关【guān】数据。需要说明的是【shì】:系统中所有受到荷载作用的构件【jiàn】,不管是支撑、压缩【suō】、剪切,都要进行验算,以确【què】保整个【gè】系【xì】统【tǒng】的【de】安全性。

举例说【shuō】明:同样的【de】光伏矩【jǔ】阵【zhèn】设计,安装在不【bú】同的地区。当组合荷载(自重+风【fēng】荷载+雪荷载)超【chāo】过结构材【cái】料【liào】许用应力【lì】时,系统肯定遭到毁坏;反之【zhī】,系统则安全。试想一下:两个不同的风【fēng】区【qū】地点,光伏矩阵【zhèn】安装在【zài】少【shǎo】风区【qū】可能完好无损,安装在【zài】暴风区里可【kě】能严重破坏。还有一种假设:同样的光伏矩阵设【shè】计,采用【yòng】不同【tóng】的结构材【cái】料,安【ān】装【zhuāng】在相【xiàng】同的【de】地区,比【bǐ】如:铝合金结构和钢【gāng】结构。凭着常识【shí】,我们也知道钢结构比铝合金结构更牢固【gù】。

那么怎样精准地验算光伏【fú】矩阵系统呢?既【jì】要保【bǎo】证【zhèng】系统的安全【quán】性【xìng】,又要避免设【shè】计过剩。我们引入静态验算【suàn】的概念,这涉及到【dào】三个方【fāng】面:荷载标【biāo】准、设【shè】计标准和材料标准。不同地【dì】区对应不同标准,不【bú】同标准下进行的静态验算【suàn】也略有不同,包括不同的【de】荷载推算公式,不同的荷载组【zǔ】合工况【kuàng】,不【bú】同的力学【xué】模【mó】型和不【bú】同的判【pàn】定方法。当然,荷载确定后,力学模型确定后,力学【xué】分析【xī】和【hé】力学公【gōng】式是相同的。

举例说明:

首先【xiān】,构建一个光伏地【dì】面矩阵模型,确【què】认系统模【mó】型的【de】输入项【xiàng】:系【xì】统高【gāo】度H、系统重量Fg(支架【jià】+光伏电池板)、系统面积As、系统角度θ、轨道跨距L等。例如:H=4m,Fg=2100N,As=12.79m2 ,θ=30˚,L=360cm

然【rán】后【hòu】,确【què】定安装地点的各种基本参数:地图基准风速【sù】Vo、地图基准【zhǔn】雪压Sk,(注: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该地的【de】风区【qū】图和【hé】雪【xuě】区图确认【rèn】,这是由当地【dì】气【qì】象部【bù】门多年观测采集的数据),还有该地区的粗糙等级等参数【shù】。例【lì】如:Vo=34m/s,Sk=4kN/m2 ,地面粗糙【cāo】等【děng】级III。

接着,确定分析项【xiàng】目和计算方法,一般分析【xī】项【xiàng】目包括【kuò】轨道、横梁、支柱等受到荷载【zǎi】作用的构【gòu】件【jiàn】。计算方法则用到力学知识,简【jiǎn】单介绍如下【xià】:

因为轨道上面【miàn】均【jun1】匀排布【bù】光伏电池板,所【suǒ】以通常轨道看【kàn】作受到均布荷载的简支梁。根【gēn】据【jù】施加在上面的铅锤方向和水【shuǐ】平方向的荷载【zǎi】计算出轨【guǐ】道的抗弯应力【lì】。一般采用【yòng】公式M=qL2/8求得轨【guǐ】道【dào】的弯曲【qǔ】力矩(注:q指轨道【dào】上面的均布荷【hé】载【zǎi】,L指轨道间距),然【rán】后采用公【gōng】式б=M/Z求得【dé】弯曲应力(注:M指轨道的弯曲力矩【jǔ】,Z指轨道的截面系数【shù】);采用公式Z=I/e求【qiú】得截面系数【shù】Z(注:I指构件的截面惯性模量,e指截面【miàn】尺寸 ,这【zhè】些数据跟构件的【de】截面设计有关【guān】,查询【xún】设计图纸【zhǐ】。)

横梁【liáng】通常以支柱位【wèi】置为支撑点,支撑上【shàng】面的【de】轨道和光伏电【diàn】池板,这可以【yǐ】作为集中荷载【zǎi】进行处理,计算【suàn】出横梁最大跨距内【nèi】的抗【kàng】弯应力及压缩应力【lì】,具体力学【xué】分析及力【lì】学公式不再【zài】详述【shù】;同理,支撑柱需要在铅锤【chuí】方向进行【háng】压缩分析【xī】,计算【suàn】出最【zuì】大压缩应【yīng】力;在【zài】水平方【fāng】向【xiàng】进行悬臂梁的强度分析,计算出最大抗弯应力。

最后【hòu】查询材料标准,确【què】定材料的屈【qū】服强度(N/cm2)和极限拉伸强度【dù】(N/cm2),以及在长【zhǎng】期条件下和【hé】短期条件下【xià】的许用【yòng】应力。

下【xià】面重点讲解【jiě】基【jī】于【yú】不【bú】同地区标准的静态【tài】计算差异,以欧洲标准和亚洲日本标【biāo】准为例进行说【shuō】明。

欧洲标准(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标准):

EURO CODE 0 基本结构设计标准

EURO CODE 1 荷载标准

EURO CODE 9 铝合金结构设计标准

日本标准(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标准):

JIS C 8955:2011 光伏矩阵支架设计标准

JIS C 8956:2011 家用光伏矩阵(屋顶式)的结构设计【jì】及施【shī】工【gōng】方法【fǎ】

JIS H 4100 铝和铝合金挤压型材标准

1. 荷载推算公式不同

1.1欧洲标准

风荷载:

第一步【bù】,根据已知的地图基准【zhǔn】风速【sù】Vo,利用公式求得基【jī】本风速【sù】Vb。

Vb=Cdir×Cseason×Vo

其中,

Cdir为风向系数,推荐值为【wéi】1.0;Cseason为【wéi】季【jì】节系数,推【tuī】荐值为1.0;

本案例中:Vo=34m/s 求得Vb=34m/s

第【dì】二步【bù】,根据【jù】求出的基本风速【sù】Vb,利用公式求得平均【jun1】风速Vm(z)

Vm(z)=Cr(z)×Co(z)×Vb

其中,

Cr(z) 指粗糙系数,通过公式求得;

Co(z) 指地理系数,推荐值为1.0

粗糙系数Cr(z)的公式有两种情况:

Cr(z)=Kr×In(Z/Z0) 当Zmin≤Z≤Zmax

Cr(z)=Cr(Zmin) 当Z≤Zmin

其中,

Kr指地形等级系数,利用公式求得;

Z指光伏矩阵系统高度;

Z0和Zmin指地形等级参【cān】数,可以查表【biǎo】(例【lì】如:地形等级III对【duì】应Z0=0.3m,Zmin=5m);

Zmax 推荐值为200 m;

地形系数Kr,公式如下:

Kr=0.19×(Z0/Z0,II)0.07

其中,

Z0指地形等级【jí】参数【shù】,可【kě】以查表。例如:地【dì】形等级III对应Z0=0.3m;

Z0,II 查表值为 0.05 m;

本案【àn】例中:地形等级III,查表【biǎo】得到Z0和Zmin数值(Z0=0.3m,Zmin=5m),系统【tǒng】高度为4m。

首先根【gēn】据系统高【gāo】度˂Zmin,求出地【dì】形等级系【xì】数kr,Kr=0.19×(Z0/Z0,II)0.07=0.19×(0.3/0.05)0.07

然后根据Kr,求出粗糙系数Cr(z),Cr(z)=Kr×In(Zmin/Z0)=Kr×In(5/0.3);最后根【gēn】据Cr(z),求【qiú】出【chū】平均风速【sù】Vm(z)=Cr(z)×Co(z)×Vb=Cr(z)×1×34;

第【dì】三步,根【gēn】据求出的平均【jun1】风速Vm(z),利用公式求得风速的基【jī】准风【fēng】压【yā】qp;

qp=ρ×V2m(z)

其中,

ρ指空气密度,推荐取值1.25kg/m3

第四步,根据基准风压,利用公式求得风速的峰值风压qp(z);

qp(z)={1+7×lv(z)}×1/2× qp

其【qí】中【zhōng】,lv(z)指紊流强度,可以通【tōng】过公式求得紊流【liú】强度lv(z)分【fèn】两种情况:

lv(z)= 当Zmin≤Z≤Zmax

lv(z)=lv(zmin) 当Z≤Zmin

其中,

K1 指紊流系数,推荐值为1.0;

Co(z) 指地理系数,推荐值为1.0;

Z指光伏矩阵系统高度;

Z0和Zmin指地形等级参数,可以查【chá】表。例如:地形等【děng】级III对应【yīng】Z0=0.3m,Zmin=5m;

Zmax 推荐值为200 m;

第【dì】五【wǔ】步,根据【jù】求出的风荷载的峰值速压qp(z),利用公【gōng】式求出风压Wp

Wp=qp(z)×Cpe

其中,

Cpe指风力系数【shù】,可以通过【guò】风洞试验获取精【jīng】确的风力系数,也【yě】可【kě】以通过查表获取粗略【luè】的风力系数【shù】。注:同一光伏矩阵【zhèn】,中间【jiān】区域和【hé】两【liǎng】端区域的风力系数不同。

第六步,最后求得风荷载Fw= Wp×As

雪荷载:

第一步,利用公式【shì】求出有效雪【xuě】压Sk,v(注:雪覆盖【gài】在光伏【fú】矩【jǔ】阵板上,不用考虑与板水平【píng】方向的【de】雪压,只需考虑与板【bǎn】垂【chuí】直方向的【de】雪压)。

Sk,v=u×Ce×Ct×Sk×cosθ

其中,

u指积雪【xuě】坡【pō】度系数,当系统倾角θ˂30度时,u=0.8;当系统倾角30度˂θ˂60度时,u=0.8×(60-θ)/30。

Ce指暴露系数,推荐值为1。

Ct指热力系数,推荐值为1。

第二步,根据上一步求得的雪压,利用公式推算雪荷载Fs。

Fs=Sk×As

1.2日本标准

风荷载:

第一步,根据已知的【de】地【dì】图基【jī】准风速Vo(34m/s),利用公式【shì】求得风速度压【yā】qp。

qp=0.6×Vo2×E×I

其中,

E指【zhǐ】环境【jìng】系数,I指用途系数【shù】。环境系【xì】数E需要【yào】推导,用途【tú】系数【shù】I可以直接查表(用途极其重要的选择系【xì】数1.32;用【yòng】途一般重要的选择系【xì】数1.0)。

环境系数E利用公式推导。

E=Er2×Gf

其中,

Er指平均【jun1】风速【sù】系数(可【kě】以【yǐ】公式推导,与光伏矩【jǔ】阵离地高度H和【hé】地面粗糙度等级【jí】有关【guān】);Gf指阵风系数【shù】(可以直接查表,与光伏矩阵【zhèn】离【lí】地高度H和地面粗糙度等【děng】级有关)

Er=1.7×(Zb/ZG)a 适用于H小于Zb;

Er=1.7×(H/ZG)a 适用于H小于Zb;

本案例中:首先根据矩【jǔ】阵【zhèn】安装地【dì】点【diǎn】的【de】地【dì】面粗糙等级III查表【biǎo】,ZG=450,Zb=5,a=0.2;光伏矩阵高【gāo】度H=4,H˂Zb,则采用公【gōng】式Er=1.7×(Zb/ZG)a 即Er=1.7×(5/450)0.2

阵风【fēng】系数Gf:地面粗糙等级III,系统高度H˂10m,查表Gf=2.5;

第二步,根据推算的风速度压qp,利用公式求得风压荷载Wp。

Wp=Cw×qp

其中,

Cw指【zhǐ】风力系【xì】数【shù】,可以通过风洞试验获取精【jīng】确的风力系【xì】数【shù】,也可以通过公式获【huò】取【qǔ】粗【cū】略的风力系数;qp指风速【sù】度压,在第一步中已经推算出来【lái】;As指系统受风面积。

风力【lì】系数Cw根据安装类型(地面、屋面),安装角度,正压逆压(顺风、逆风),采用【yòng】不同的公式。例【lì】如【rú】本案例中【zhōng】:顺风时【shí】的风力系【xì】数Cw=0.65+0.009θ (15≤θ ≤45),逆【nì】风时的风【fēng】力系数Cw=0.71+0.016θ (15≤θ ≤45)

注:对于【yú】同一光【guāng】伏【fú】矩阵,中间区域和端【duān】部【bù】区域的风力系数并不相同【tóng】,端部区域【yù】的【de】数值约等【děng】于中间区域的二分之一。

第三步,最后求得风荷载Fw= Wp×As

雪荷载:

利用公式直接求出雪荷载Sp

Sp=Cs×P×Zs×As

其中,

Cs:坡【pō】度系数,当【dāng】系统倾【qīng】角θ˂30度时,Cs=1.0;当系统倾【qīng】角30度˂θ˂40度时,Cs=0.75;当系统倾角【jiǎo】40度˂θ˂50度时,Cs=0.5;当【dāng】系统倾角50度˂θ˂60度【dù】时,Cs=0.25;

P:雪平【píng】均单【dān】位荷重(相当于1cm积雪的【de】荷重,N·m2,推荐【jiàn】值为20N)

Zs:地面垂直积雪量(m)

As:积雪面积(阵列面的水平投影面积,m2)

注:欧洲标准中在雪压直接在雪【xuě】区地区中标注;日本标准中需【xū】要计【jì】算雪压【yā】:雪的平【píng】均单位荷重【chóng】(N·m2)×地面垂直积雪量【liàng】(m)

2.荷载组合工况不同

2.1欧洲标准定义的三种工况

下雪时:G+S+0.6×Wfrontside

顺风时:G+0.5×S+Wfrontside

逆风时:G+Wbackside

注:G指系统自重,S指雪荷【hé】载,Wfrontside指风荷载(顺【shùn】风【fēng】),Wfrontside指风荷载【zǎi】(逆风);

2.2日本标准定义的三种工况

平时:G

下雪时:G+S

刮风时:G+W

注:G指系统自重,S指雪荷载,W指风荷载;

(另:多雪区的荷载组合略有不同)

3. 力学模型不同

3.1欧洲标准

风荷【hé】载(顺风【fēng】或逆风)除了一个与光伏矩阵板面垂直的压力,还有【yǒu】一个与光【guāng】伏矩阵板面【miàn】垂直的吸【xī】力。(当风荷载作用于【yú】太【tài】阳能板时,太阳能板就会【huì】发生翻转趋势【shì】,同时产生一个向外的【de】作用力和一【yī】个向【xiàng】里的作【zuò】用【yòng】力);

系统自重和雪荷载均为铅锤方向。

3.2日本标准

风荷载【zǎi】(顺风或【huò】逆【nì】风)与光伏矩阵板面垂【chuí】直,只假【jiǎ】设跟风向一致的【de】风压力,没【méi】有【yǒu】考虑风吸力;

系统自重和雪荷载均为铅锤方向。

4. 判定方法不同

4.1欧洲标准:

采用极限应【yīng】力法,使用分项系【xì】数【shù】(1.35,1.50),计【jì】算三种工况下的极限荷载组合【hé】:

下雪时【shí】:1.35×G+1.50×(S+0.6×Wfrontside)

顺风时:1.35×G+1.50×(0.5×S+Wfrontside)

逆风时:G+1.5×Wbackside

判定【dìng】:求【qiú】出【chū】相【xiàng】应的极限应力,然后直接与材【cái】料的【de】许用应力进行对比。如果求得的应力值【zhí】小于【yú】材料的许【xǔ】用应力值,判断合格;反之失效。

4.2日本标准:

采用安全系数法,安全系数=1.5,计算三种工况下的荷载组合:

平时:G

下雪时:G+S

刮风时:G+W

判定:求【qiú】出【chū】相应【yīng】的应力【lì】值,然【rán】后乘以安全系数1.5,如果得出的应力值小于材料的许用应【yīng】力值,判【pàn】断合【hé】格;反【fǎn】之失效。

综上【shàng】所述,这只是简【jiǎn】单的矩阵模型分【fèn】析,实【shí】际的光【guāng】伏矩阵还要考虑屋【wū】面系统和地面系统的计算差异【yì】。另外,不【bú】同【tóng】的【de】标准所【suǒ】涉及【jí】的荷载推【tuī】算公【gōng】式,荷载组合【hé】工况,力学模型和【hé】判定方法【fǎ】都不太相同。当然,万变不离其宗,荷载确定后,力学【xué】模型确定【dìng】后【hòu】,力【lì】学分析和力学公式都是相同的【de】。另【lìng】附各国适【shì】用【yòng】标准如下【xià】,仅供参考。

美国:ANSI/ASCE 7-2010

澳洲:AS/NZS 1170.2002

中国:GB 50009-2001

欧洲:EUROCODE 1

加拿大:NBC 1990

日本:JIS8955, JIS8956

英国:BS 6399

德国:DIN 1055 Part 4

马来西亚:MS 1553:2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