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,年发电量超1亿度

随着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,互补型光伏电站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模式。

9-21,国家能源集团龙源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【xíng】智能光伏【fú】电站实【shí】现全容量【liàng】并【bìng】网发【fā】电,该电【diàn】站是全国【guó】首个,也是目前唯【wéi】一一个潮光互补【bǔ】智能光伏电站,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坞根【gēn】镇,总装机【jī】容量100兆瓦,设计布置24个发电【diàn】单【dān】元,合计安装【zhuāng】18.5万【wàn】余块【kuài】高效【xiào】单晶【jīng】硅双面组件。电【diàn】站与【yǔ】中国【guó】第一大潮汐发电【diàn】站【zhàn】互补,综合【hé】利用太阳能与潮汐能【néng】,形成【chéng】“日月同辉齐发力、水上【shàng】水下齐发电”的场景。

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,年发电量超1亿度

近年来,光伏电站以【yǐ】其清洁低碳、良好【hǎo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【xìng】等优势【shì】获得快速增长【zhǎng】,目【mù】前已经成为我国【guó】装机容量排名【míng】第【dì】四位的电【diàn】源【yuán】形式。但光伏发电也有其天然【rán】的局【jú】限性,即夜晚及【jí】无光天气【qì】导致的间【jiān】歇性发电,限制【zhì】了光伏发电的【de】平稳运行与发电效率【lǜ】。

因此,找到与光【guāng】伏发电相互补的电源,可以有效平抑间隙性【xìng】发电【diàn】对电网的冲击,于【yú】是近年【nián】来【lái】“水光【guāng】互补”、“风光互补”等互补型发电获得业【yè】界关注。而位于浙江乐清湾的这座潮光【guāng】互补光伏【fú】电【diàn】站,更是开创了【le】光伏【fú】与潮汐完【wán】美【měi】协调发电的新能源【yuán】综合运【yùn】用新模式【shì】,标志着我国在海【hǎi】洋能源综合利【lì】用、新能源立体式开【kāi】发建【jiàn】设等方【fāng】面取得了新【xīn】成效。

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,年发电量超1亿度

国家【jiā】能源集团副【fù】总【zǒng】经理冯【féng】树臣【chén】表示,这一电站开创【chuàng】了潮汐【xī】与光伏协调、“水上水下齐【qí】发电”的新能源综【zōng】合运【yùn】用【yòng】新模式。不仅有效挖掘【jué】拓【tuò】展了利用空间,更有效助力【lì】创新驱动提高【gāo】发展质量,有【yǒu】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【yè】升级。

据了解,该电站智能【néng】化、自动化程度达【dá】到国【guó】内一流水【shuǐ】平,实现少【shǎo】人、无【wú】人【rén】值守【shǒu】。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【diàn】力总经【jīng】理唐坚表示【shì】,我们开发建【jiàn】设了生产数字化平台【tái】,依托透明数据【jù】,建立【lì】了【le】风【fēng】光设备健康预警【jǐng】模型,可【kě】以快速远【yuǎn】程诊【zhěn】断。目前模型准确率超过了85%,实现从“人找信息”向“信息找人”的转变。设备【bèi】运维由【yóu】被动变【biàn】为主【zhǔ】动,有【yǒu】力保障了电站经济【jì】效益。

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,年发电量超1亿度

按照【zhào】积【jī】极打【dǎ】造智能化发电项目的【de】建【jiàn】设思路【lù】,该【gāi】电站【zhàn】同步配套建设安【ān】装【zhuāng】5兆瓦时储能设备,是浙江省首个实现“光伏+储能”联合一次调频控制技【jì】术的新能源电站【zhàn】。电站充分利用储能系统能【néng】量的充放电置【zhì】换,以及毫秒级【jí】的功率快速响应特【tè】征,使其从“适应电网运行”有效【xiào】转变为“支撑电网【wǎng】运行”,平【píng】均【jun1】调频效果可达95%以上,平均【jun1】响应滞后【hòu】时间可【kě】达200毫秒以【yǐ】内,大幅超出国【guó】家标准,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创新【xīn】的建站模式和技术前瞻性【xìng】,为【wéi】后续新能【néng】源场站【zhàn】的开发建设和局【jú】部【bù】电网提升安全稳定【dìng】提供示范和参考【kǎo】。

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,年发电量超1亿度

龙源【yuán】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【diàn】站投产后,在运行【háng】期20年内【nèi】,年【nián】平均发【fā】电【diàn】小时数1092小时,年发电量超1亿【yì】度【dù】,可满足【zú】约3万户城镇居民【mín】一年的家庭用电【diàn】需求,与相【xiàng】同发【fā】电【diàn】量的火电相【xiàng】比,每年可节约标准【zhǔn】煤【méi】31654吨,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479吨,为地方优化能源结构、绿色低碳【tàn】发展作出【chū】积极贡献【xiàn】,助力国家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